师范端严-学明德尊——对“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的认识与思考
日期:2005-05-30 10:33: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当好一名教师,履行好一名教师的职责,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宣传教师的崇高职责,探索加强师资源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浦东教育》编辑部举办了“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新区近20所中学的2千余名学生撰文应征。笔者应邀参加了征文的部分遴选工作,细读同学们这些发自心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老师的敬仰之情的作文,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感受到今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又深深地体会到同学们勾勒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与我们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缩小这个差距,将会影响我们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上化大力气去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应措施,提高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使新区的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师者,人之楷模也”。(扬雄)“教师要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孙中山)在我国,强调教师的特殊作用,是古今教育家、政治家一贯的观点。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上了香火牌位并受到特别尊重的。教师受到这样的关注和礼遇,这是由它的特殊职业所造成的,“(教师)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没有受到这种严格的监督”。(加里宁)这次新区2千多篇讴歌或勾勒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征文,就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这一点。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闪光点,有时那怕是一个微笑,都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在他(她)们的笔下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尽情的赞颂;而教师身上存在的某些不足,有时那怕是随手抛下一片纸屑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受到伤害,有时在他们笔下也会流露出委婉的批评。一位同学写到,她亲眼看到一位很受自己尊敬的老师把茶叶渣倒在一个很不应该倒的地方,不知怎么地,从此她改变了对这位老师的看法。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乌申斯基)本次征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叙写并讴歌身边的好老师,作者多为初中生。一类是勾勒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从好老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师德风范方面去叙写,这在高中生征文中占多数。从总体上看,同学们着力表现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
、一个好教师应该有爱心,应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会关心、理解、信任、尊重学生。许多同学把是否具有爱心作为判别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东昌中学的徐丹同学说:好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学生用心相交的好友。浦南中学的周景琪同学说:好老师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希望老师面带微笑,能公正对待同学。浦东中学邹萍同学说:希望地老师心系教育事业,有爱心,以教学为重。张江中学的蔡劲松同学讴歌了一位“严师慈母”般、带病工作的好老师。同学们这种认识是从自身接受教育的实践中得出的,是与我们教育家的观点相吻合的,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程今吾先生说:“教师热爱教育对象应当象父母子女,农夫之于土地一样有着深挚的热爱,如果你不从心的深处热爱你的学生,你便教不好你的学生,我深信这是十分正确的。”客观地说,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离这种认识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对学生的爱从整体上说是远远不够的。相当部分的教师还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教师主要是教书,是传授知识,其他都是次要的,这个看法是十分偏面的。应该说,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关心,甚至一次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都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
、好教师应该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热爱教育是教师美德,是教师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党和国家对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很多,其中要求教书育人是根本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在这次征文中,同学们把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作为好老师的必要素质之一。东昌中学林楠同学认为,好老师=关心学生+学识渊博+良好素质。浦东中学邹萍同学认为,好老师要心系教育事业,有爱心,以学生为重,以过硬的知识为后盾,讲课能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浦南中学的龚唯益同学认为,好老师应具有崇高的师风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阅历,是学生的挚友。显然,同学们的观点也代表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今天,那种只是教学问,而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一概不管的,被徐特立同志称为“经师”式的教师是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发展了。

     3
、好老师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应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施教、心理心格、行为情操、仪表风度等方面做学生和社会的表率,教师的师表作用在古今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荀子说:“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德国的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在同学们的笔下,许多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热情有礼,谈吐优雅,举止大方的教师;许多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卑不亢的教师是心仪和讴歌的对象,少数不符合师德的行为也会受到批评或贬抑。浦南中学马谦同学通过正反举例对比,批评了侮辱学生有损师德的不良行为,讴歌师德高尚的好老师。上南中学孙佳叶同学热情赞颂了一位热情、工作严谨的澳大利亚教师——Scott Maltby,他说:“洋老师特别尊重学生,这是值得中国老师学习的。”学生的这种评论,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让大部分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教育质量必将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快师风师德的建设,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管见以为,当前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采取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继续加强师德教育。近几年来,有关方面在师风师德建设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区中小学教师师德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离教育发展对师德的要求来说,差距还很大。我们应继续加强中国传统师德内容的教育,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高尚品德;“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循循善诱”师德情操。同时我们更应加强现代师德内容的学习,如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施教,师生平等,健康豁达等。从形式上来说,除了榜样的学习、正面的宣传外,有关部门把师德教育作为师训的正式课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我们还应结合师德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条例,辅之以操作性较强的考核方法,从精神和物质上褒扬先进,激励后进。

         2
、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个客观要求来发展教育。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当前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表达和表现能力,合作和协调能力,以及承担责任、义务、权利的责任心。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送作用,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里“满堂灌”,考试时重分数等应试教育的做法。其次,教师要确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思想,以文明的方式实施教育。我们必须改变长期形成的师德尊严、高于学生的等级观念,改变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彻底摒弃对学生的强制教育和粗暴教育,以鼓励式教育、诱导式教育、充满爱心的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3
.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同志日前在校长论坛上强调: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素质上,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敬业奉献的积极性。唐校长的观点具有前瞻性的,教师的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勿庸讳言,今天相当部分的学校管理者民主意识薄弱,习惯于运用权力因素进行单向式管理,这种“我说你听”的管理方式造成教师谦恭自卑,服从依附的人格特征。直接的影响就在是课堂上也唯我独尊,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这种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和无视学生人格的观念,其恶果就是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必须为老师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除了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待遇等必要措施外,我们还要注意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使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避免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喜怒无常、得意忘形或暴跳如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在社会价值的范畴内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高尔基说过:“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们要尽快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体系,要积极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付出复杂劳动的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即使有些不足,也不应轻易否定,而是要认真研究,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学校要积极提供各种机遇帮助教师成功,要使教师经常具有一种成就感,并且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产生争取成功的动力,最终取得学习的成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师的真实写照。教师应该具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逐步完善自己,真正成为师范端严、学明德尊的好老师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253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