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2)班发展计划
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
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是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师应努力达到的境界的话,那么“管,是为了不管”,则是班主任尽力追求的目标。根据本班的实际,在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学生道德行为的日常控制系统”,开展制定行为目标,目标达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在目标、公约的规范和感召下在班级中逐渐形成 “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的良好局面,从他律走向自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措施:1、制定道德行为目标——班级公约。
行为目标是要求学生遵守的行为准则,目标尽可能做到操作化,有利于学生自省并执行。在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下,我班把目标分为三级:一级行为目标是为保证正常的纪律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例如不迟到、不旷课、不吃零食等。二级行为目标是那些作为学生应当遵循的准则,例如不顶撞老师、不欺侮同学、不逃避公益劳动等。三级行为目标是指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例如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宽容大度、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行为目标分类的意义首先在于向学生阐明,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应当做到的,哪些是努力要做到的,从而为学生指明人生努力的方向。
2、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各种形式使每个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是加强班风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⑴引进学生干部“竞争”机制,培养能上能下的作风和工作能力。
具体做法是:定期采用学生竞选,民主投票的方法,推举出每届班委,开学初,让班委各个成员制定行为规范工作实施计划,并当众宣读;根据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活动中各项评分情况评定班委的总体和个体实绩,每两周召开一次“班评会”根据评议结果对班委进行全班民意调查,然后进行指导,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班干部努力工作,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⑵设立“学生班主任”制度,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
“学生班主任”制度,即全班同学每人轮流担任一天的小班主任,这一天,这个学生享有班主任应有的一切权利,有权处理班集体中的各种事务,解决各种问题。 “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以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由于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因此,即使班主任不在,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而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对班中暂时没有担任干部的学生,也给他们分派负责一项处理的事务,其中有一些是固定重复性的工作,也采用轮换负责制,如:“一日卫生监督员”等,通过设立众多之“长”,满足学生交往、归属、自尊、成就多种需要,使个人志向与班级任务、目标,最大限度的一致起来,使个人为班风建设,、为班级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人人都有岗位,个个当家作主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得到更充分、更全面、更自由的发展。
⒊注重在学生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的多。具体措施有:
⑴构建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体系
先有学生班主任记好“班级日记”,记载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及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然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已,从片面到全面。学生不仅要评价事情的本身,还要评价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做好事的同学要先讲事先想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错事的同学也要分析做错事的原因,认清后果加以纠正。班主任进行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他人或自己,并能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学生时采用“基本分—积分”制度。“基本分—积分”制度是对学生学习和德育的量化评估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学生言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1)每个学生学习和德育基本分为100分,视情况加减分。(2)具体有个人和各小组组长记录在册,详细说明各个情况。(3)每周在班会上公开评定。总分不足95分者,由个人、“学生班主任”、老师共同进行情况分析、改正。对总分超过100分者提,出表扬,并请其介绍
建立“班级记功薄”
“记功”其实是用固定形式进行正向调控的一种方法,替代了“三天即忘”口头表扬。它的作用,也大于证书和表扬。具体做法:用一个美观大方的本子做记功本,里面每一页纸的正上方写一个学生的姓名,下面空白处留着记功。记功规定如下:凡在区级以上各项比赛中获奖者,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者都分别记一等功一次;凡在校级比赛中获奖者和被评为校级文明学生的,分别记二等奖一次;老师表扬3次记三等奖一次等,并把它挂在墙上,有直观效应,使学生学有榜样,受到良好气氛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得到充分自我发展的空间。
总之,只要我们班主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他们,并辅助于一定的措施和方法,那么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师生之间的情感就能得到交流,学生就能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初二(2)班 李雯怡
二零零五年二月十五日
- 上一篇:三(5)班班级发展计...
- 下一篇:2006届(3)班班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