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通知)
浦社发〔2005〕办字22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提要》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现将我局编制的《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提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根据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本《提要》的要求,编制本单位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健全应急制度,完善应急机制,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本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特此通知。
二ОО五年十一月八日
主题词:综合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编制 通知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办公室 2005年11月8日印发 |
(共印10份)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提要
前 言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局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施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局系统的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形势平稳。但是,正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2003年7月,当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刻地指出:“从全社会来看,预警和应急机制还很不健全”,“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
由于我国的公共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口众多,又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迅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因此,公共安全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是一项充分体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不断增强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近年来,各单位在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制订了一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妥善处置了一些突发事件,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局系统的应急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因此,从目前局系统安全工作现状来看,制订和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现有预案不断充实、提高、完善,是一个十分迫切、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应当加快编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进程,建立应急组织,健全应急制度,完善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局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我们要把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结合起来,边实践、边完善、边提高。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公众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要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局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并通过不断培训、演练和实践,建设一支精干的、训练有素的、装备齐全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沉着冷静、决策科学、措施果断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员;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我们编写这本《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提要》,是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局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和机制的建设,对基层单位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有所指导,有所帮助。我们相信,在局系统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一大步。
第一章 事故应急预案概述
第一节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安全总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只能控制危险,并不能彻底消除危险,因此事故的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
事故的应急救援是近10年来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安全专业和职业,是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控制事故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有统计资料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减少90%。
应急预案指事先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预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避免在岗人员不知所措或错误操作,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混乱而延误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预案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和高效。
第二节 应急预案的救援原则
一、统一指挥原则
应急预案应当贯彻统一指挥的原则。各类事故具有意外性、突发性、扩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因此,救援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因为在紧急情况下,多头领导会导致一线救援人员无所适从,贻误战机。
二、效率原则
尽可能减少应急救援组织的层次,以利于事故和救援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信息的失真,提高救援的效率。
三、生命至上原则
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员生命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首先保护学校学生、医院病人、体育场馆游客和所有无关人员安全撤离现场,转移到安全地点,并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寻找失踪人员。
四、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在确保单位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单位熟悉自身各方面情况,又身处事故现场,有利于初起事故的救援,将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单位救援人员即使不能完全控制事故的蔓延,也可以为外部的救援赢得时间。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结构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进行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的指导性文件。
应急预案的结构如下:
应急预案=基本预案+应急程序+附件
一、 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或者称单位基本预案)是对单位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
基本预案包括: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思路,单位基本情况,事故危
险评估,应急资源评估,单位应急组织及职责,预案培训、演练的制度和计划,以及预案管理等。
二、 应急程序
应急程序是针对某一个具体事故或事件(比如火灾)制订的应急
救援行动的计划,包括人员分工、职责和工作步骤。制订应急程序应当对该事故作充分、周密的调查研究,对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每一个可能影响安全的环节,都应当有针对性的措施。
应急程序应当明确,每一个应急救援行动参加者的岗位、任务、责任和权利。一旦发生事故,每个人都应当了解,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应当做什么,怎么做,应当接受谁的指挥,与哪些人配合。
单位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需要制订不同的应急程序。
三、 附件
附件指基本预案和应急程序中的各类图表及相关文件。为了使应
急预案简洁明了,应急程序清晰实用,便于应急人员掌握,应当把基本预案和应急程序的篇幅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他资料可放在附件中,这样也便于附件中各类文件图表的修改和更新。
附件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文件、应急组织通讯录、应急行动图表、应急制度、计划、方案、名单和记录等。
第三章 基 本 预 案
第一节 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简况:单位性质,隶属关系,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领导,安全员和单位主要部门及负责人。
二、单位环境:单位地址,有几处大门,周边交通和社会环境,有无流氓恶势力滋扰等。
三、社区情况:社区应急部门和可能给单位提供应急救援的企事业单位情况。
四、单位人数及人员分布情况:学校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医院包括医护人员、职工和正常情况下的病人数量;体育场馆包括工作人员和正常情况下的游客数量。
五、住宿人数:寄宿学校包括住宿生和值班人员;医院包括住院病人和值班人员;体育场馆包括客房住宿人员和值班人员。
六、建筑物情况:有几幢房屋,房屋各为几层,房屋结构,房屋已使用年数,是否有危险点。
七、消防通道:单位内各幢房屋周边道路和各处大门,能否通行消防车;楼房是否有两部以上(含两部)楼梯,底层是否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
八、消防设施:单位各幢建筑、各层楼面配置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和应急照明灯情况,这些设施设备器材的有效性。有无消防水系统,有无替代水源,单位周边有无消防栓。
九、特种设备:单位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及其它特种设备的数量、种类、使用许可证和年检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十、危险物品:单位使用剧毒品、危险化学品和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品种、储备量、危害性以及管理情况。
十一、病残人员:单位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残疾人情况,学校残疾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有心理疾病学生情况。
十二、重点人物:重点人物情况。
十三、学生宿舍:学校学生宿舍设施设备管理状况。
十四、食堂:单位食堂设施设备人员和卫生状况。
十五、车辆:单位车辆和停车场状况。
十六、出租房:单位出租房状况;学校出租房与校园有效隔离状况。
十七、企业:单位办企业状况;企业与校园有效隔离状况。
十八、建筑工地:单位建筑工地状况;施工区域与单位学习、工作、生活区域有效隔离状况。
十九、有可能危害单位和社会安全的其它情况。
第二节 事故危险评估
在安全工作中,事故可以归类于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可分为四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包括:
台风
暴雨
地震
海啸
-------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
食物中毒
非典
禽流感
炭疽病
艾滋病
-------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
持刀行凶、劫持人质事件
收到恐吓电话或信件
发现可疑人物、可疑物品
抢劫财物事件
群体性斗殴事件
-------
事故灾难包括:
火灾
爆炸
毒物、易燃气体泄漏
建筑物坍塌
触电
溺水
车辆伤害
实验室伤害事故
人群推挤踩踏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
------
在校学生失踪、寄宿学生夜间患急病、电梯故障乘客被困、夜间停电事故、大型群众活动等虽然不属于伤亡事故,但存在潜在危险,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也需要编制应急预案。
对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各单位都应当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估。事故或事件危险的识别和评估,是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
事故或事件危险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危害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财产的损毁和对环境的破坏;二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
要准确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如低、中、高)来描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下面的二张表对事故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分级,以便对事故危险作深入评估。
表一:
事故危害 程度 |
表 现 特 征 |
特别严重
|
具有重大危险,具有引起大范围的伤亡和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害能力。 |
严重 |
危险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伤亡和财产损失。 |
较重 |
危害能引起疾病、伤害及财产损失。 |
一般 |
危害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与伤害,较小的伤害可能。 |
表二:
事故发生概率 |
表 现 特 征 |
很可能发生 |
有可能立刻发生或短期内会发生 |
可能发生 |
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
可能性小 |
一段很长时间内可能发生 |
可能性极小 |
不太可能发生 |
应当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各类事故进行排队。在各类事故的排队中,应当把事故分成三个类别:
一、暂时不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事故类型。
比如新建学校,所有建筑物都是新造的,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如验收不合格或擅自改变建筑用途,增加房屋承重等),这类单位至少10年内不需要编制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事故类型。
三、需要优先考虑编制应急预案的事故类型。
这类事故应该是在本单位很有可能发生且危害严重,具有编制应急预案的迫切性。在这类事故中应当把危害特别严重的排在最前面。所有的单位都应当把火灾定为优先考虑编制应急预案的事故,学校、幼儿园都应当把校园内犯罪分子持刀行凶劫持人质事件,定为优先考虑编制应急预案的事件。
事故危险的识别和评估要防止遗漏。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危害很大的事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潜在事故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于超出单位评估能力的“地震”、“海啸”、“非典”、“炭疽病”等影响全社会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单位应当遵照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和统一部署开展工作。
为了实现突发事件处置区域各部门的应急联动和分级响应,单位应当在政府统一部署下,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建立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以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同时,要建立预警机制,预警级别也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 上一篇:暑期教师全员网上培训...
- 下一篇:规范行为准则,推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