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2005.10.27
日期:2005-11-23 09:16: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679

同学们,老师们,中午好,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现在开始。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让我们来讲一讲好的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系统学习法

  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把所学内容当成是一个系统看待,力求从大方向出发指导学习,这样,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节行进,而是先模糊概括,再逐渐在大框架下逐步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陷和不足专攻的学习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的层次

  系统学习法有四种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1、树状结构。

  最初,树状结构从大轮廓理顺。这可以看书的目录。

  其次,是心中有了这种轮廓,对书本以最快速度阅读。自己在心中找出脉络,归纳总结重点,有所取舍。

  大轮廓,即第一层分支(章)了解以后,可以理第二层分支(节)。掌握的标准是能够离开书本不杂不漏地口头复述。

  对于课本或应试复习,第三层分支一般是指每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定义、特点和状态描述、另外形态、适用范围、来由和出处、引申和发展、分支、作用、交叉归属、历史和方向这几个方面。在看书、理关系的时候就要不断地提问自己这些问题,为自己找到答案。如果这些方面在教材上讲的不具体不全面,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相关的材料,和同学探讨,也可以询问老师和经验丰富的人。

  经常回忆轮廓甚至整一棵树,发现有含糊、不明确的部分要尽快翻阅教材或相关资料,在模糊处再看一次。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初学者可参照课本的目录,理顺关系。系统学习法用得熟练以后,应该是自己归纳总结出树状结构。

  2、网状联系。

  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有这种观念:任何学习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任何出题都不过是这些关系的形式转化(变形)、叠加而已。

  因此第一步就是找出各部分间的直接联系,把网络结构初步地建立起来。但是有些部分和其他部分并不一定能够建立直接的联系,那么还需要发掘第二层、第三层关系。

  要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运用。

  要在这过程中学会给自己出题,或者出题给别人做。讲究出题的水准。

  这个阶段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把大的网络通过适当的语言充分地表述出来,能够让别人通过你的叙述听懂这些关系。

  3、由点及面。

  由于各部分间存在着联系,由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拉起树状结构。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中心,都可以是基础,都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散开,让其他部分为其服务。

  这已经是游刃有余的境界。

  4、包容。

  引入其他学科,或生活实践。

  这样,学习一门学科可以提高其他学科]的认识和境界。

  在我们碰到一个学习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力图将它统一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中。分析以上三种层次,其实不过是将学习内容清晰化,找出种种特征,共性和外界关系的接口,从而在邻近的知识域中与自己熟悉的内容结合,并启发思维,拓展认识空间。以火把的更多加入照亮更广阔的空间。黑暗中,智慧和希望就是光明。

  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教育中把他们区分只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了解他们,不被复杂的联系蒙住眼睛、理不出头绪。但它们本身就是社会的各方面,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它们能够结合,是理论的必然,如果能够结合,我们将会迅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可以说是“悟”,在“知”和“行”的基础上让人豁然开朗。

  这样学到的东西,是真正自己的东西,谁都抢不去。哪怕会有遗忘,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捡起。

   学习是肯定有方法的,但没有千篇一律的优秀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学习任务。我们应该相信南开中学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理想到学习效果。

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67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