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中学"十一五"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日期:2007-10-17 09:23: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0

 

 

        

 

“十 ”校本研修

 

 

 

 

 

        

 

 

 

 

 

 

 

 

 

 

 

 

 

00七年六月

 

 

 

一.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

1)教师群体结构:

学校在编教师总数71人,任课教师68人。全校教师总人数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27%35-50岁的教师占35%35岁以下的教师占38%;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一层次学历人数占76%;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8人,校骨干教师15人。教师群体的年龄、学科、专业发展结构比较合理。

2)优势:

坚持以师德建设与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要工作内容,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以“师德承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师生互动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评优评先活动,涌现出了以区师德标兵叶佳蔚、区优秀园丁毛玉芳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师德建设。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资源开展专家讲座、校本培训、教学展示与竞赛、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专项工作,积极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创造专业化发展的条件,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提供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这些举措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3)问题与不足:

a.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上报残守缺、因袭传统,导致他们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难以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

b.从整体上看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最大不足是:费时较多而效果不大,投入较高而产出不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c学科领军教师数量不多,拔尖程度不够,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2.校本研修

1)校本教研

学校把开展自己的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目标,把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积极开展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a. 校本教研从“聚焦课堂”的大处着眼,从加强教学基本环节常规管理

的基础入手,通过“教学案”的撰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具体的研修活动,

在实践反思中把“关注学生”的理念注入到教学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中。

b以承担区、署重大教学研究展示活动为平台,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开展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目标的校本教学研究。这些重大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校本教研,达到了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的目标。

c围绕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微笑和激励更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更高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更大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更充足一点”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改进实践,把“让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中喜爱学习”的行动目标落在实处。

学校校本教研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教研目标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教研内容表层化,针对性较弱;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

b.集体教研活动中,向他人质疑、反思自我的不足,倾听他人意见还有欠缺。

c.学校教研活动中的学习的气氛不浓。

d.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与完善。

2)教育科研

几年来,在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校达成新的发展目标,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a2006年立项的区级课题《中学生“三喜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填补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中长期以来缺失龙头课题的空白;由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发挥了榜样的引领作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有序、有效。

b.贴近实际,讲究实效的工作指导思想加上必要制度建设,使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投入课题研究、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进、经验总结等多层面、多样式、多内容的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c.教科研工作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区级课题《中学生“三喜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过程中,学校领导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把“三喜爱”教育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抓手的工作思路,并最终形成了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的创建规划——《“三喜爱”教育:初中生人文教育的实践研究》,规划得到了市专家组的好评并顺利通过评审。这样,就把区级课题研究与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创建这两项学校的重大工作,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存在的不足:

a.从整体上看,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理论支撑明显不足,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之不多,对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更是接触甚少,这些不足明显地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进程与成果的质量。

b.校本研究仍缺失明确的工作目标、完整的工作内容与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致使工作琐碎、随意。

c.学校教科研工作评价制度的建立尚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和健全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总评、专家审评的评价方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校本培训:

几年来,学校重视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的作用与效能,坚持从学校发展的要求与实际出发选择培训内容、搭建培训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a.以“师德承诺制”建设为目标,坚持开展以全体教职工为对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b.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校本培训;引进外籍教师对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非英语学科教师进行“市民英语”培训。

存在的不足:

a.校本培训工作缺乏总体构思与目标的引领,工作推进缺少有效的评价与激励。

b.培训内容未能完全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广大教师的发展需求,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生动有效,教师主动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仍需提高和加强。

二.研修目标

1.总目标:

在“浦东新区”十一五“校本研修指导意见”的指导下,选择“基于专题研究”与“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相结合、相交叉的校本研修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性知识、发展性知识、研究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系统的校本研修工作,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分目标: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把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溶入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这一实践性知识校本研修的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校本研修,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关注自己人品与学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三.主要任务

1.公共必修课程的实施

1)师德修养

目标:“师德修养”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对规定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教师了解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法规,进而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修养”的校本研修,由学校党支部与工会分学年度组织实施,于 2010 6 1 日前 完成。

内容:政治思想教育、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举措:

  

  

  

 

组织考核部门

教师自主学习

浏览网络学习资源

(每学期完成4

学时)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与第二学期的4月,为完成自学内容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

时的落实完成;个人学习记录

党支部:王 

  会:葛塑琼

教研组集体学习

网络学习资源

(每学期完成2

学时)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1月与第二学期的5月,为完成集体学习内容的

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

成;集体学习记录

党支部:王 

  会:葛塑琼

报告会、讲座

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进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新要

求。(每学期2次)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9月、11月与第二学期的3月、5月,为举办专题报告会、讲座的时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卡及

有关材料

党支部:王 

  会:葛塑琼

观看音像资料

先进人物事迹,师德

标兵榜样(每学期一次)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与第二学期的6月,为

观看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卡;

相关材料

党支部:王 

  会:葛塑琼

撰写师德修养小结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

学实践(每学年一份)

每学年第二学期的6月完成

考核教师师德修养小结

党支部:王 

  会:葛塑琼

党支部和工会要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布置好每学年撰写一份师德修养小结的研修任务;确定专人负责每次网上浏览学习活动的情况登记、专题报告会与专题音像资料观看活动的出勤记录、论坛交流活动数据统计。

党支部负责对教师每学年度的师德修养小结进行审核、备案;每学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签署考核意见,填写《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记载表(必修课程——〈师德修养〉)》和《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考勤、考核记录卡(必修课程——〈师德修养〉)》。

2)心理辅导技术:

目标:“心理辅导技术”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多种研修形式,帮助教师更新原有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术、懂得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以更好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辅导技术”的校本培训,由校务办公室组织实施,于 2008 9 1 完成。

内容:学生心理辅导知识与技术,教师心理健康知识。

举措:

  

  

  

 

组织考核部门

教师自主学习

浏览网络学习资源

(每学期完成5

个学时)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与第二学期的3月,为完成自学内容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个人学习记录;学习笔记

教科室:

包亦民

专题报告会

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与学

生心理辅导技术的专门指导。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为完成专题讲座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

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卡;相关材料

教科室:

包亦民

观看专题音像资料

观看以“心理辅导技术的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的音像资料。

每学年第二学期的6月,为观看音像资料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

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卡;相关材料

教科室:

包亦民

专题论坛

利用学校宣传平台,开展典型案例及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与

全校教师共享。

每学期期中组织一次专题论坛

检查规定学

时的落实完成;活动计划书;专题交流文本

教科室:

包亦民

撰写专题案例

结合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撰写

20081031前完成

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教科室:

包亦民

教科室要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布置好撰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研修任务,做好每一次专题活动的出勤记录及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收缴工作。

教科室负责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进行审核、备案;填写《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记载表(必修课程——〈心理辅导技术〉)》和《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考勤、考核记录卡(必修课程——〈心理辅导技术〉)》。

3)教育理论

目标:“教育理论”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教育史、学习论、课程论等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并在其引领下改变教育行为以满足“二期课改”的目标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理论”校本培训由校务办公室组织实施,于 2008 11 1 日前 完成。

内容:教育史、学习论、课程论。

举措:

  

  

  

 

组织考核部门

教师自主学习

浏览网络学习资源

(每学期完成5

个学时)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1月与第二学期的5月,为完成自学内容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个人学习记录;学习笔记

校务办公室:

王振贤

胡晓音

专题报告会

利用固定的教职工学习时间,聘请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与专题资料的观看(每学年一次)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1月,第二学期的5月为完成专题讲座与观看

资料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

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卡;相关材料

校务办公室:

王振贤

胡晓音

专题论坛

组织教师开展有关学习体会与教育教学案例的研讨交流

在每一次专题报告会后,组织学习体会与案例的交

规定学时的

落实完成;活动计划书;专题交流文本

校务办公室:

王振贤

胡晓音

撰写文章与案例

结合学习教育理论的体会与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案例

20081031前完成

考核学习体

会与案例

校务办公室:

王振贤

胡晓音

校务办公室要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布置好相关学习体会文章与教育教学案例撰写的研修任务,做好活动的出勤记录及学习体会文章或教育教学案例的收缴。

校务办公室负责对教师的体会文章、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审核、备案,填写《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记载表(必修课程——〈心理辅导技术〉)》和《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考勤、考核记录卡(必修课程——〈心理辅导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

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校本研修,旨在通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为主内容的、形式多样的专项培训及相应考试,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满足学校、教师的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校本研修由教科室按总的目标任务分年度组织实施。

内容: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教育博客、家校网上互动。

举措:

  

  

  

 

组织考核部门

校本培训

组织实施“家校网上互动”项目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相应技术

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校本培

训,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11月,第二学期的3月、四月为完成该项校本培训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记录;培训内容记录

教科室:

包亦民

校本培训

分批、逐次推出“教育博客”的专项应用技术培训,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涵

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为完成专题讲座的时间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记录;培训内容记录

教科室:

包亦民

专题培训

以上海市信息技术培训及考核要求为标准实施培训,保证教师通过相应考核,

取得合格证

按专门机构设定的时间节点实施、

完成培训

检查规定学时的落实完成;考勤考核记录;培训内容记录

教科室:

包亦民

撰写专题案例

结合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撰写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应

用案例

20091031前完成

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教科室:

包亦民

教科室要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布置好课堂教学应用案例的研修任务,做好活动的出勤记录及课堂教学应用案例的收缴,填写《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记载表(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和《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考勤、考核记录卡(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2.学校研修课程的实施

1)本体性知识课程

目标:“本体性知识课程”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以学习、实践、研究为主要过程的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夯实教师的学科功底,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内容: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讲解、学科课程资源开发。

举措:

a.以教研组活动为平台,开展以课程标准解读、学科前沿发展为内容的学习活动和以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讲解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教研组长应以学期为单位确定学习内容与研究主题,设计组织好每一次学习、研讨活动。

b.学校校务办公室根据校本研修的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学科前沿发展、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为内容的专题报告与讲座,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活动。

c.教导处负责安排、协调有关学术会议和署级以上学术活动的事宜,对参加上述活动的教师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

2)条件性知识课程

目标:“条件性知识课程”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围绕学业评价的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实践操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学业评价的目标、内容、策略与方法。

举措:

a.学校确定学业评价校本研修的具体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组织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学业评价的目标与内容,掌握学业评价中的一般策略与基本方法。

b.由教导处牵头,组织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率先开展学业评价的实践操作,在取得初步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面上铺开。

c.将学业评价作为学校龙头课题的子课题予以立项,通过行动、反思、改进、再行动的研究策略,寻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学业评价标准与指标。此项工作由教科室具体负责。

3)实践性知识课程

目标:“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情景、问题处理解决的观摩展示、任务参与、研讨等实践形式,促使教师在传递、分享他人智慧与经验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积累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与经验。

内容:教学设计、练习作业设计、听课评课。

举措:

a.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从各自承担的任务出发 ,组织专题学习与“课改探索实践课”的观看,帮助教师准确认识、把握“二期课改”在教学设计、练习作业设计、观课评课等方面的理念与要求。

b.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载体,各教研组组织安排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的、以教学设计、练习作业设计为主题的专题研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讨,在分享他人的智慧与经验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c.各教研组应在教导处的统一要求下,每学期精心设计组织不少于2节的教学公开课,每学期组织组内教师观摩不少于4节的公开教学课(组内2节、组外2节),并对所观摩的4节公开课进行及时评课。

d.学校要求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研究改进实践的论文。学校提供教师论文在市区署级杂志上发表的机会。

4)发展性知识课程

目标:“发展性知识课程”的校本研修,旨在通过以提高教师人品、学养、修养为重要内容的互动学习与实践,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内容:教师礼仪、人文艺术、兴趣爱好。

举措:

a.学校党支部与工会每学期组织一次有关教师礼仪的讲座。讲座的主讲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学校的教师。教师礼仪讲座要注重互动,要有情景展示,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b.学校党支部与工会要重视教师的人文艺术修养:通过讲座、观看、观摩,等形式,让教师走进人文艺术的殿堂。利用学校重大活动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走上艺术节的舞台、走上校园运动会的操场,展示才华。

c.学校党支部与工会要利用讲坛、宣传橱窗和校园网,展示健康、向上、有文化内涵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5)研究性知识课程

目标:“研究性知识课程”的校本研修,旨在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方法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一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校本教研所需的策略、方法,促进一部分教师的快速发展。

内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

举措:

a.教科室负责组织对全校教师、青年教师、教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层次不同的专题讲座与专题学习。

b.以做课题为平台,以任务参与为策略,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策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部分青年教师承担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让他们在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c.教科室负责对校本研修中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实施、管理与评价,负责对教师论文的认定。

上述学校研修课程五大内容的实施,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要求组织好每一次研修活动,做好活动的出勤记录与完整的过程记录,督促检查教师及时填写《浦东新区校本研修活动记载表》。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学校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按《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协调校本研修工作。

2.制度保障:从校本研修工作的实际出发,逐步制定和完善《学校校本研修管理条例》、《学校专题讲座学习制度》、《学校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若干规定》等,保证校本研修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地推进。

3.经费保障:学校将从校本研修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才力,确保此项工作如期完成。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