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
作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
书目名称 |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
作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本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本书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
书目名称 |
《教师人文读本》 |
作者 |
张民生 于漪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本书包括:《教师人文读本(上册)》、《教师人文读本(中册)》和《教师人文读本(下册)》三本。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教师民族精神读本》 |
作者 |
于漪 |
出版社 |
远方出版社 |
||
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支持编写。全书共分为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文化认同、与时俱进等六卷。从国家、民族、社会、公民个体诸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我们这个有着五六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而激励我们的教师为推进教育改革、培训社会主义新人而努力奋斗。 |
书目名称 |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
作者 |
[苏]苏霍姆林斯基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此书是教育家用一生的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尤其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教师们,在这座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许多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部教科书──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
书目名称 |
《教育的经济价值》 |
作者 |
[美]舒尔茨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本书的论点是: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这种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作者 |
[美]杜威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杜威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
书目名称 |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
作者 |
[英]伯特兰•罗素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罗素对于教育系统的研究、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目睹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均浓缩在这本书中。 |
书目名称 |
《爱弥尔》 |
作者 |
[法]卢梭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爱弥尔》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卢梭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观的经典著作。卢梭所憧憬的“自然”理想状态首先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的自然生活状态,进而意味着纯真朴质的自然人性,这三重含义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
作者 |
[苏]巴班斯基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巴班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辩证地、具体地论述了教学最优化原则。
|
书目名称 |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 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
作者 |
[美]罗森塔尔 雅各布森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
书目名称 |
《多元智能》 |
作者 |
[美]加德纳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出版 |
||
加德纳从事多元智能研究多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美国主持一个名叫“零点项目”的实践项目,这一项目已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确认。加德纳的研究目的十分清楚,就是为了颠覆风靡欧美多年的智商测试法。在他看来,既然人的智能各不相同,分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可能还包括博物学家智能与存在智能)等七种以上的智能,统一的智商测试方法就不可能完整、科学地反映出人的智商水平。目前教育学的中心工作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人的智能培育方向,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找到准确定位。加德纳这一理论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在于若干年来国内填鸭式的硬教学方法、专门为高考而准备的应试教育,已被证明为一种失败与功利的模式。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孩子们,你们好!》 |
作者 |
[苏]阿莫纳什维利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这三部书均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广大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 |
书目名称 |
《和老师的谈话》 |
作者 |
[苏]JI.B.赞科夫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本书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所JI.B.赞科夫所著。本书现已为美、日、德十多个国家介绍和翻译。
|
书目名称 |
《大教育论》 |
作者 |
[捷]夸美纽斯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大教育论》一书,集中反映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主张,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著作。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审美教育书简》 |
作者 |
席勒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
书目名称 |
《第五项修炼》 |
作者 |
[美]彼得•圣吉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史丹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读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
|
书目名称 |
《中国文化要义》 |
作者 |
梁漱溟 |
出版社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谈美书简》 |
作者 |
朱光潜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在《谈美书简》中,朱先生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
书目名称 |
《窗边的小豆豆》 |
作者 |
[日]黑柳彻子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
本书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写。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
书目名称 |
《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 |
作者 |
屈雅君 刘铁英 译 |
出版社 |
珠海出版社 |
||
特里萨修女1910年生于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马其顿。12岁萌生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38岁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穷人服务的生涯,所服待者均为赤贫的人……在她的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穷人在价值的等级中至高无上。40岁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
书目名称 |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
作者 |
钱穆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
推荐书目
书目名称 |
.《文化苦旅》 |
作者 |
余秋雨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专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
书目名称 |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
作者 |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
出版社 |
熊达云商务印书馆出版 |
||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
书目名称 |
.《活出意义来》 |
作者 |
佛兰克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维克多•佛兰克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医学家,他曾被关入纳粹集中营,受尽磨难,而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结合自身的这种经历,佛兰克创建了著名的“意义治疗法”理论。本书中,作者回忆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经历,介绍了“意义治疗法”理论的基本观点。 |
书目名称 |
.《世界是平的》 |
作者 |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世界是平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
书目名称 |
《万历十五年》 |
作者 |
黄仁宇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出版
|
||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
- 上一篇:2008年上海市洪山中学...
- 下一篇:教师读书活动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