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如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月亮天体崇拜。《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在古人看来,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后,致上迟来的祝福,中秋快乐,谢谢大家。
- 上一篇:养成良好习惯 争做合...
- 下一篇:国强而民富---罗芸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