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红眼病”
孙容
红眼病,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俗称,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很容易在集体单位发生爆发流行,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以眼睑红肿、结膜出血等为主要症状,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起病,眼结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眼睑可水肿,患眼常有异物感,刺激感、烧灼感或痒感。
夏秋季发病较多,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公用洗脸毛巾、脸盆、游泳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生产工具、娱乐玩具等传播。急性期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2天,很少超过3天。本病具有自限性,要注意用眼卫生,多注意休息,病程一般为一周。
由于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通常的人患上红眼病,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一两天内全家受感染,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班、全单位、全村流行。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为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患儿及早康复,家长应认真做好以下家庭护理工作:
1、应适当隔离,不要让患儿串门,暂时不要去幼儿园或上学,不要去理发店、浴池,以免疾病蔓延。
2、患儿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患儿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
3、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巾轻轻擦拭。
4、饮食清淡,多食蔬菜及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5、不要遮盖患眼,否则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加重病情。
6、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后消毒双手
-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世界...
- 下一篇: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