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周敏
日期:2014-10-21 15:17: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180

读书心得

                             周敏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在职教师,虽然进行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考核,虽然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接受过一些专题的培训,虽然从教17年,积累了些许教学经验……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有成功也失败,但似乎没有特别正规系统地对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职责进行学习、了解、总结与反思。

粗略地阅读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这本书的序言和概述部分,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比较系统直观地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责构建了一个框架;界定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所履行的职责(应该了解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为复杂的教学提供了一张路线图。

在后续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习惯的把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有时候会感觉到“平时我就是这么做的”、“这个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这个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改进的”……这样的一个阅读过程,是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当自己的教学工作到了一个瓶颈期、倦怠期的时候,进行这样的理论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成长很有必要。

下面谈几点在阅读部分内容后,自己一些零碎的心得。

在书中描述的教学框架板块1:计划和准备的组成部分1a: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应该共同参与完成这个任务。在计划和准备期,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很多都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兼任的,而且常常是不上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阶段的品德课学习就是空白,导致轻视甚至无视这门学科,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这是一门无聊的课程,是谁都可以上的课,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中学目前也有这种情况存在。

另一方面在中学四年中,初三年级的思品课是全市统考科目,并且成绩将记入初中毕业生登记表。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和前三年相比一下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初三学生不能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

如何让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准备呢?教师不仅仅是在每一节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某个章节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科的起点年级大致了解本学科的内容、理念、性质、目标;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预备年级的第一次课,首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德课的学习情况。然后给学生介绍初中思品课的学习内容和结构;

2、每一学年(学期)的第一次课,概况地介绍分析本学期教材,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预备:学校生活;初一:家庭生活;初二:社会公共生活;初三:爱国责任);

3、每一课(章节)开课,分析课题,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比如:九年级《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立足: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的一些重要的政策;强国富民:我国在近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

4、初三年级的第一次课,除了做到第二点。同时让学生了解毕业年级,面临的几次考试和考试的范围、达标的要求。

这样的一些做法能让学生在学习前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也能培养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的习惯和能力。

二、本书P55“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科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我感觉这一点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

1、虽然思品课四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但其中也有内在联系。比如:八年级和九年级都学习了和环境资源相关的内容

八年级《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关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九年级《着眼未来  永续发展》,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以说后者的学习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是对前者所阐述问题的延续。前者更多展示的是现状,后者更多阐述的是举措。前者侧重环境与个人,后者侧重环境与国家。

在学习九年级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八年级的知识,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这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也可以形成一个专题的知识体系。

2、每一课的学习内容,有重难点也有非重点,同时它们是有紧密联系的。在现在的初三年级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课,我都会帮助学生对整课知识进行梳理,找出内部的关系,形成知识构架,让所学的知识从点——线——面。这是一个化零为整的过程。

3、有些学习内容,会在一学年的不同章节里出现。比如:“人口多”在九年级的教材中多次出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多次出现,首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次说明一个相同的材料案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还可以让学生探讨这些不同的知识点有没有什么关联。

写到这里,发现教学框架划分的板块与组成部分也是穿插联系在一起的,每一部分也并非完全独立。

以上是阅读了本书部分内容的一点拙见,不够成熟,见谅。我想我自己还会继续研读。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18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