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发展失衡
日期:2015-11-24 09:50: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139

论人格发展失衡

说到人格,大家对它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下面就简要地介绍一下人格理论:

一、  什么是人格: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  人格的特征:

1.   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3.   统合性: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们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

4.   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正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就是命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三、  人格的结构:

1.   气质: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既决定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又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蒙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

2.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与周围世界的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认为,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b)   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c)   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但是需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格发展的不足:

a)   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尤其是当学习、社交、文体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产生自卑心理。  

b)   害羞 害羞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理过强的结果,他们常常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小慎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

c)   怯懦 怯懦主要表现为缺乏勇气和信心,害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在挫折、困难面前常常知难而退,甚至不战而败。

d)   懒惰 懒惰是不少学生为之感到苦恼并难以克服的一种人格发展缺陷,是意志活动无力的表现,懒惰是影响学生积极进取、张扬青春活力的天敌。处于懒惰状态的学生也常以此感到内疚、自责、后悔,但又觉得无力自拔,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想得多而做得少,缺乏毅力所致。

e)   狭隘 受功利主义影响,学生中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等,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即日常说的气量小     

f)   拖拉 拖拉是不少学生的通病。拖拉是指可以完成的事而不及时完成,拖拉一方面耽误学习、工作,另一方面并没有使人因此而轻松些,相反往往会导致心理压力,引起焦虑,总觉得有事情没完成,干别的事也难以安心,还会贻误时机。

g)   抑郁 抑郁是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打不起精神,体验不到快乐。抑郁在学生中很普遍。所谓的周末综合症在很大程度上即抑郁。

h)   焦虑 被焦虑困扰的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动不灵活,身体不舒服等症状。学生焦虑主要集中在考试和人际关系往技能差(或自认为差)、自尊心过强等密切相关。

i)   虚荣 虚荣心强的学生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虽然自惭形秽,却又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与批评,与人交往时总有一种防御心理,不允许有稍微侵犯,且常会千方百计地抬高自己的形象,他们捍卫的往往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以致无暇来丰富、壮大真实的自我。

j)   自我中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独一无二,他们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尤其是那些有较强自信心、自尊心、优越感、独立感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当这种倾向与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和心理特征(如过强的自尊心、唯我独尊等)结合时,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过多自我中心的人往往以自我为核心,想问题、做事情,从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考,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允许别人批评,老虎屁股模不得。这种人往往见好就上,见困难就让,有错误就推,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因而他们常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

孔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说人格发展的不足只是小毛病的话,那小毛病不改就成大毛病,就发展成人格障碍了。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严重者表现为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虽然患人格障碍的人很少,但我们每个人都曾彷徨过,水至清则无鱼,没有谁是完美的,何况我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家庭,情感,社会的各种压力,而我们的心理又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发生人格成长上的失衡问题。各种教训告诉我们,心态的暂时失衡带给我们的可能只是暂时的痛苦和伤害,但人格的扭曲可能不止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伤害社会。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就要知道造成人格失衡的原因。据调查,目前造成人格失衡的原因有很多,如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及周边生活环境等。

a)   激烈的学习竞争是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压力,但如果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出现。

b)   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c)   很多学生在小学备受宠爱,可来到初中后就不再受宠了,又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就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d)   在考试重压下,很多学生的需要被降到最低,知识的增长伴随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

e)         家庭,经济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太高的期望或太沉重的经济压力极易引发自卑感,甚至是对生活的绝望。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13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