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炼隽永的《论语》语言
吕幼夫
前些年曾举办过“推荐给青少年的一本书”的活动,徐中玉先生推荐了《论语》。徐先生说:“想来想去,我还是宁愿推荐孔子的《论语》这本比较而言最可信的原始儒家的书,至今还很难举出另一本书,从中可以发现人际关系中实际生存状态更多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我以为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徐先生之言精当,只要读读《论语》,就可知道今天许多做人的基本道理,相当部分可从这里找到源头,也许基于这一点,教育部把《论语》定为中学生课外推荐书目之一。现在,经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应该说《论语》这部经典含义逐步深入人心,
不过除了思想内容外,《论语》的可读性还表现在它非常有特色的语言。孔子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凝炼,含蓄,他往往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了解,用最为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语言凝炼,隽永,常为后人所引用。全文才一万多字,而凝固为成语的就有二百多条。如:
1、 有关为人处事原则的:不念旧恶《公冶长》、成人之美《颜渊》、当仁不让《卫灵公》等。
2、 有关政治思想的:安老怀少《公冶长》、见义勇为《为政》、任重道远《泰伯》等。
3、 有关教育教学的:不耻下问《公冶长》、多闻阙疑《为政》、诲人不倦《述而》等。
4、 已固定为其专称的:斗筲穿窬《子路》(指代卑鄙小人)、而立之年《为政》(三十岁代称)、父母之邦《微子》(代祖国)等。
有些概括力极强的词语成为今日语言中的经典,广为流传。如过犹不及《先进》、祸起萧墙《季氏》、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怨天尤人《宪问》、欲速则不达《子路》等等。
孔子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高超的艺术,他常常有意无意地将比喻、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技巧信手拈来,巧妙融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批评弟子冉有、子路失职,因为他们未能制止季氏攻打颛臾。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里他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有如虎兕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消灭,就好比龟玉在椟中被毁,二是将冉有、子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管人,虎兕出柙伤人,龟玉在椟中被毁,是看管人的责任;同样,季氏行凶,颛臾遭毁,也是你们作为季氏家臣的责任。这是孔子喻义深远,语言犀利,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强了论辩力和感染力。
妙用对比,也是《论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孔子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对立的事物或人物的突出特点鲜明地揭示出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宋人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言之夸张,但《论语》确实值得我们一读,这是勿庸置疑的。
- 上一篇:洪山新目标:打造社会...
- 下一篇:校长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