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潇洒“网上行”——从“热带的气候类型”的案例说起 罗芸瑛
日期:2008-02-06 12:24: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230

地理课潇洒“网上行”

——从“热带的气候类型”的案例说起

洪山中学  罗芸瑛

二期课改中学标准提出,地理学科课程理念之一是“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这就要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改变学习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现以初中世界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如何整合,发挥良好作用的。

传统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给出该气候的名称并如何采用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启发学生说出气候类型大致的纬度范围,位于大陆的西岸、东岸还是中部。(2)阅读该气候类型的“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观察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的搭配。(3)总结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并结合纬度、气压带风带、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它的大致成因。(4)观察有关的景观图片、照片或幻灯片,认识该气候类型地区动植物以及其他地理事物的特点。最后列表比较

表一             各种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比较表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及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

代表性

动植物

其它

 

 

 

 

 

 

 

   此种教学方法,条理性强,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掌握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对难点——热带稀疏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的成因较难让学生掌握,难度系数较大。作业反馈中发现,学生对气候的分布掌握情况不尽人意,对气候特点掌握较佳。

   为此,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巧用地理小课件,较好地解决教学难点。具体操作实践如下:

1.新课引入:播放VCD《热带雨林》2至3分钟;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热带雨林

学生打开网站:http://www.cpus.gov.cn/zlg/rdyl/rdyl-zy.htm (中国科普网-展览馆),在学生面前呈现热带雨林图文并茂的网页,学生能从中能清楚地了解热带雨林的分布、动植物的情况。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蜻蜓点水,请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对网页的内容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存入在WORD文档中,并附图一张。完成表1中的两项内容(分布、代表性动植物)。

演示两个小课件:热带雨林的一天(FLASH课件)、气压带风带(FLASH课件),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热带雨林特点和成因。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最后,学生读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特点。填写上面表格中的特点、成因。

在教学中发现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FLASH制作的课件,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在此主要是引导、启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由于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引入资料的形象直观、丰富具体,教学难点就比较容易化解了。并在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诚。

(2)热带稀疏草原

学生观看:《热带稀疏草原》2至3分钟。

引出问题:在非洲大陆食草类的动物为什么要迁徙?学生讨论。学生读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特点。

深入问题:先请学生看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此气候的分布规律,再提出问题:在南北半球这类动物迁徙时间一样吗?学生讨论。

演示气压带风带课件(FLASH课件),注意让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思考此气候的纬度位置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不同,此处的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变化,最后总结此气候的成因和特点。学生温故而知新填表格1相关内容。

3)热带沙漠气候                                                                               

学生打开网站:http://attach.pdedu.sh.cn/Upload/glxx/404.html (中国科普博览)。在学生面前呈现热带沙漠景观,学生可以看到与上述两种气候截然不同的景观。学生讨论此气候特点(看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特点)。学生读图,寻找此气候的分布特点。教师演示气压带风带课件(FLASH课件),学生讨论成因。学生填表1相关内容。

(4)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观看:《斯里兰卡》VCD2至3分钟,了解季风气候景观。

演示季风形成小课件(FLASH课件),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读世界气候分布图,知道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特殊性,并读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点。

学生填表毕

(5)小结

在同一幅画面上同时映出4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表,便于对比它们在气温上的近似之处以及降水数量和季节分配上的不同特点。

同时打出4种气候类型的归纳性文字,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的“终年炎热干燥”,热带稀疏草原气候的“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季风气候的“全年气温较高,季风显著,有旱季和雨季之分”等,让学生比较热带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的异同点并熟记这些归纳性的语句。

在同一幅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显示热带4种气候类型的范围,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分布地区、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等。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互联网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使课堂教学不局限在教材。此外利用地理小课件解决地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探究、观察、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此,我也感悟到“地理教学新技术的革命”——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魅力: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声胜无声有利激发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有利化解难点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过程更为精致,有利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上一节课时,先要对此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传统的设计——写教案,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再多一个程序——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教,还必须考虑课件能否被学生接受,学生反馈会是如何?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还必须演示一番,以使教学设计更符合教材和学情,这样上课,显然学生更容易接受。总之,一节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4.运用多媒体教学,易化解难点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爱上地理学科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地理学科的情感。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持续激励下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地理课。

5.运用多媒体教学,易实施因材分层施教,有利学生个性发展

   地理教师每周课时多,班级多,而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地理教师轻松快乐上好每一节课。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23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