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一学期洪山中学德育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两纲”教育,认真实施我校“三喜爱”实验项目和德育目标,以奥运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完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级考核机制,深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使德育工作更科学化和人文化。
2、关爱学生,尊重生命;构建自信,培养自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争创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星级学校。
3、不断深入德育课程化建设,继续开展我校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和实施,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工作和学校、社区实践的各项活动之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4、进一步拓展德育的基地建设,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和社区优质资源联手,发挥我校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和校园网的德育功能。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我校艺术教育和乒乓特色,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抓好特色性和常规性活动,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三、主要工作
(一)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构建管理网络、强化常规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德育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和年级组长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教研组、大队部、团队、家委会代表和青少年道德辅导站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明确每一位教职工的职责,加强家庭教育,使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主线,深化享受型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细化德育年级目标,强化年级组长管理职能,提升年级组长的管理能力,营造具有年级特色的教育氛围。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理论学习,探索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新思路。通过班主任例会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等形式,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益,推进学校德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倡导班主任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4、抓好团队、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团队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抓好小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团队干部和班干部的示范作用,形成学生骨干队伍,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5、拓宽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建立家委会,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构建学习型家庭和亲子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利用德育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共建活动,促进学校教育的社会化,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共同推进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二)结合世博礼仪教育,继续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1、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世博礼仪教材,通过值周班检查,抓好环境卫生、公物维护、课堂纪律和文明礼仪等常规工作。
2、通过升旗仪式、班会、团组织生活、等主题活动,切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文明素养,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机制。以“我是文明小主人”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新上海小主人的良好形象。
3、加强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通过手拉手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坚持树根立魂,深化“两纲”教育。
1、以北京奥运、迎世博等契机,开展“我是自豪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开展“心系灾区人,我们是家人”的生命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2、继续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渗透意识,将“两纲”教育融入到三维教学目标之中,充分挖掘学科内涵,注重潜移默化和全方位教育,利用晨会、校班会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时事形势教育等各项专题教育。突出学科作用和学生体验,着力打造一批“两纲”教育的精品示范课。
3、进一步加强社区实践活动。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彩的主题活动,以小手牵大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思想,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录像、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小报等形式,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继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开展心理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结合新的课程,加强学生课余活动的主阵地建设,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认真组织开展型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
1、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1)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结合校园秋季运动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成长,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更加喜爱学校。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利用广播电视、小记者社团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班级、优秀学生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建设,加强校内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使之成为展示、交流和宣传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平台。各班充分利用班级网页和博客,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新能力的工具,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加强德育科研
继续开展享受型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悦纳自我,在德育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从而提高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注重对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和尝试,加强对主题班会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切实提高班会课的实效性;大力开展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努力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七)健全学生德育考核评分制度
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手册》,结合评优工作,重视测评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新模式。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更具体、更准确、更全面地评定学生的德育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德育评价起到应有的效应果。
德育处
2009.9
- 上一篇:2008学年第一学期洪山...
- 下一篇:洪山欢迎您:奥运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