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人”字幻灯片)同学们,这是一个“人”字,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是因为人有骨头,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刚强不屈的气概叫骨气(幻灯片展示骨气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的《谈骨气》(幻灯片展示以竹子为背景的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打出幻灯片吴晗的头像和作者介绍)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三.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疏理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以说理为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以表明作者一定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议论文通常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如果说,记叙文是要达到以情动人的话,那么议论文就是以理服人。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什么”(为什么观点是有道理的,即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的?)“怎么样?”(应该怎样做?)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幻灯片展示议论文基本结构)。
四、学习主体内容:
㈠学习提出论点部分。
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呢?
学生讨论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打出幻灯片)
2作者在提出这一论点时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对比阅读一下。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同桌小声商量)
很明显,原句语气肯定,“是”有强调的作用,“我们”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感情始终贯穿全篇文章。请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把论点齐读一遍。以此我们可以得知,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3.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体现呢?文中有没有阐述呢?
明确: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出论点后,作者引用孟子的三句话,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准确地说明了有骨气的人的具体表现。
4.第三、四段又着重阐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指出了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骨气的含义也不同,但是中国人的骨气都体现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这两段既是对论点的补充,同时又领起了下文。
这部分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㈡学习证明论点部分。论据和论点是如何统一的。
如果说,论点是桌面的话,那么论据就是桌子的脚。把桌脚结实地装在桌面下就是论证,也就是要找出事例与观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否则,就等于小孩搭积木,只是罗列事例,毫无说服力。
1.请问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作为桌脚来支撑论点呢?又是怎样安装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
明确:““文天祥拒不降元”;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闻一多宁死不屈”(幻灯片归纳)
⒉学习“文天祥拒不降元”的事例。
①为了使同学们更具体了解文天祥的事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引出《过零丁洋》,释典故“汗青”。
②孟子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了出来,但作者却写得很简略为什么呢?
明确:课文中记叙得较简略,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只需简明概括有选择性即可,不要面面俱到。而在记叙文中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以情动人。这也是议论中的记叙和记叙中的记叙的不同处。
③思考,哪些关键词语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坚决拒绝”面对什么坚决拒绝?“只要投降便可做大官”。
④文天祥的事例从哪个角度证明了论点?
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幻灯片在文天祥事例后面出示“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富贵不能淫,他后来写下的《正气歌》就是他有骨气的再次体现。
⒊学习“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出示图片)。
⑴默读课文,提出要求,复述事例。要求:准确、清楚、完整。
⑵请学生动笔画出“摆”“吆喝”“显然”三个词,思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人格受到了污辱。
⑶事例的作用: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此例从“贫贱不能移”(出示幻灯片)的角度说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⒋学习“闻一多宁死不屈”的事例。
⑴找出叙议分界处。女生读记叙,男生读议论。出示幻灯片,介绍闻一多事迹。
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文章用敌人的凶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出示幻灯片)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⑵事例作用: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5.提问:第三部分用了三个事例,各突出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作者只选取了这三个事例,够吗?有代表性吗?事例的顺序能调换吗?请你再举一个事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学生经过举例讨论后得出结论:本文所举事例时代跨度大,纵横古今;从身份上,各阶层都有,有代表性。抓住了事例与论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就像桌脚从不同的部位牢牢地支撑住了桌面。而且顺序不能调换。是按从古至今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且与论证孟子的话相一致。
㈢学习最后一部分。
①齐读最后一段。总结无产阶级的骨气。
②联系时代背景,讲本文现实的意义。
让学生列举身边有骨气的人,并且思考,当代中学生怎样做才算有骨气呢?让学生了解“有骨气”不等于“傲气”,不等于江湖义气。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以真正发扬,“树民族魂,立民族根。”
五.小结: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六.布置作业。
⑴结合本文,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⑵积累本课中认为好的词语。
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把感受写在日记上。
板书设计:幻灯片
谈骨气
提出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拒不降元
- 上一篇:抓好教学五环节 提高...
- 下一篇:建设一所高品质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