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一课时) (孙雅琳)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认识化学是一门研究主要物质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知道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伴随的现象。
情感目标:1. 初步树立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学好化学的思想。 2. 利用我国古代的科学成果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目标:1. 初步了解化学,化学研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方法。 2. 初步体验化学和生活、社会的练习,树立化学科术素养的基础。
重点、难点:认识化学变化特征和认识化学的美丽是本节重点。
教学过程:[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引入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用来研究什么的?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表演魔术:在白纸上用碱液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上课时喷“水”(酚酞)
[讲述]在学生的惊喜和好奇中,解释魔术的化学原理。并解释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用来研究什么的。
[讨论]出示几幅画,结合书上的图,让学生讨论化学、化学科技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促进。
[简述]老师补充,让学生体验化学对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化学的魅力。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自然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化学
1. 使生活更美好
2. 促进社会的发展
[过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多样化,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下面来区分下。
[看图] P3
[板书] 三,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举例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举例
[活动]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变化及其伴随的现象。
1.镁打磨,弯曲,点燃
[引导学生观察] ① 镁带什么颜色状态
② 怎么样引燃镁带(反应条件:点燃)
③ 镁带燃烧有什么现象,怎样描述
④ 镁带燃烧后产生了什么?
2. 向石灰水中吹起
3. 稀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板书]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堂练习] 1. P10/1
2. 小黑板:判断:① 玻璃熔化 ② 铁变铁水 ③ 轮胎爆炸 ④ 煤气爆炸 ⑤ 灯泡通电发光 ⑥ 酒精挥发 ⑦ 用CO2制干水 ⑧ 酒精燃烧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体验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识记三个小实验的现象,结论和化学式。
[作业]红面书 1.1
课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举例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加强了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教师实验更进一步得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叫化学变化。但为了更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叫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师实验中。
点评:
孙 老师的这个教案,结构规范,能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出了明确的三维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活动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活动设计多样。教案设计有学生活动,教 师 教授,实验,讨论,包括板书,小结,作业,教后感。完整合理,是个不错的教案范例。 董驾荣
- 上一篇:信息音乐美术字优秀教...
- 下一篇:政史地优秀教案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