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卓军 老师教案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生活
《丰富的生活内容》
一、教学思想设计
(一)学生分析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是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对衣食住行的变化感受是很深的。因此,从他们身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入手看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材分析
“1993年和2003年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部分消费支出对比”:本案例是一组由上海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提供的两个年份上海市民家庭人均部分消费性支出的对比统计数据,涉及一些经济学常识和统计学知识,同学们读起来可能比较乏味。但是数据表格也是案例的一种,教师在解读案例时,要着重对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一定要求全部,可以选择一两项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消费现象变化及其原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够说出人类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消费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事物内在的量化关系及其变化。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要引导学生养成俭朴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通过案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字变化看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方法、策略及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方法、策略 讨论、启发、归纳、对比、调查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文本资源和网上资源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 :课前上网查找、调查、收集家庭消费内容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教师的准备 :制作PPt;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等
四、教学流程整体框架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第一环节:导入 |
展示某种家庭消费内容的图片,引出案例“1993年和2003年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部分消费支出对比” |
学生讲述这几年来家庭生活内容的变化 |
课前准备 |
第二环节研读案例 |
比较两个年份居民家庭消费的总支出,得出定性分析的结论。10年来上海市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人类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 |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
|
第三环节 |
展示一些数据认识市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 |
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回答,师生互动 |
|
第四环节 |
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如何反映市民生活内容的?知道消费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回答 |
|
第五环节 |
简单介绍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举例说明。 |
完成拓展题:“做一做”的第三题 |
课后完成,培养理财,养成俭朴的品质 |
总结 |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
|
|
教案点评汇总——
点评我组 勾卓 老师教案《多姿多彩的生活》
张为申: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是设计出学案的必要前提。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一个最好体现。那么在学情分析过程中,前测、访谈、观察等手段是必不可少。只有扎实开展了学情摸底工作,教师才能把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成绩欠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才施教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曹倩:有了以的学情了解,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本着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精心设计学案。这也是教育学中提倡的因材施教的一个很好体现。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葛塑琼:理论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这样才能体现依据学情设计学案的要求。一个班的学生班容量有大小之分,但不论人数的多与少,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可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包亦民:学情是课堂教学的基点,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学情,利用学情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提高作业或试卷评析课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忽视学情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
王芳:分析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增长专业知识、促进教学修养的过程。具体说:实现知识信息转化进行两次转化。把静态知识变为动态,便于传递和学生接纳,转化为学生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应惠众:通过知识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教材所选内容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了解教材的体系及逻辑结构,进而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挖掘思想教育、科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因素。具体分析时,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
- 上一篇:化学组优秀教案及点评...
- 下一篇:英语组优秀教案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