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读后感-王伟燕
日期:2014-10-21 15:15: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298

《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读后感

        王伟燕

《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是一本需要费时间细细读的书。本书不仅是引领新教师穿越复杂的教学领域的路线图,也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供了优化教学的一个反思的平台。实际上,所有的教师都可利用系统化、分析性的教学框架来反思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力。

文中把教学框架将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分成了22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分别被纳入四大教学职责板块: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专业职责。虽然组成部分各异,但它们密不可分,教师的计划和准备(即教学五环节中的备课)影响着课堂教学,而所有这一切又要受到伴随着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的影响。专业的实践框架可以帮助我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书中提到了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标准,其中有这几条标准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机会。

2、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因材施教。

3、了解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4、创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交往、主动学习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

5、运用交流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协调合作和支持性互动。

6、了解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策略。

要让学生深刻灵活的理解复杂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能主动分析探究、融会贯通,那么,了解掌握运用教学框架是很重要的。教学框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模式的基础上的。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重要的认知技能,运用手头的资源,完成这些目标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有人说,建构教学太费时了,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对概念进行探究,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一节课往往会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也许是我们教师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所在,要求教师自我提升专业的实践力,教师要学会善于挑选,决定一节课中哪些是学生要重点理解的,哪些要花费时间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建构式教学费时,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往往更长久。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298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