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阳光下生活》,说起心理健康,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明确,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各位老师和同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可能有的人会说,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没病呗。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是很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就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的协调,能适应环境与自身的发展任务。而青春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是每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激素分泌的急剧增多以及学习的重重压力,都会导致许多困境,让我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
1. 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
2. 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3. 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4. 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5. 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6. 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7. 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8. 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得理不饶人,无理还要搞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这些都是中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历届学生进行的心理测试显示: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65%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比较好是受欢迎的,7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心情开朗的。但也有15%的同学表示自己过得不开心,更有5%的同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结。所以作为中学生,我们有必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学会正确认识、合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否成就、贡献、成才的前提。素质教育、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基于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
u 用爱装点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勇于担当。
u 用沟通温暖心灵。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学会主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为个性健康发展注入爱的阳光。
u 用宽广心胸待人。对周围的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给予更多的谅解、宽容、信任、礼貌与友爱,给心灵多一份关注与呵护,让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u 用心理健康知识补给营养,充盈心灵,积极维护身心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
u 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歧视、不硬撑、早发现、早处理。
u 时刻留意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让自己内心多些喜悦和快乐。
u 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回归社会,用阳光的心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多彩的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迎接阳光生活每一天。让我们一起承受蜕变的烦恼,分享成长的快乐,让青春像花儿一样灿烂。愿每位同学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能斗志昂扬地迎接各种挑战,意气风发地去追求更大梦想!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一一班 张静怡
- 上一篇:让尊重成为习惯 让校...
- 下一篇:优化学习方法 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