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6)班发展计划
日期:2005-06-08 08:59: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0

初一(6)班发展计划

洪山中学  姚蕾

班级管理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项工作极其复杂,它既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大体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初一阶段:习惯养成期
    刚刚升入初中不久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 ,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时,他们面临学习科目增多、课程繁重的新情况。这一时期,班主任有两项中心工作:其一是要不失时机地利用、保护和引导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和兴趣,使之保 持下去。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更要关心帮助,要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帮助他们弥补差距,防止学生一开始就由于转化不好而掉队。其二是要从本校本班实际出发,制定班级品德、学习、 各种活动常规及评比标准等,尽快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防止自由涣散现象发生。立规后,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大家接受和理解,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行为规范示范员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过渡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且班主任应协助任课老师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从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主动防止出现偏科现象。进入一年级下期,学生的心理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渴望独立,而又不能实行自我控制,加之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强,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对班集体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评比,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通过强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的意识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初二阶段: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能力
    初二年级是整个初中教育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学生的成人感日渐增强。在这一时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尊、自强、自信的心理,避免因轻微受挫或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求上进和学习下滑。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把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自我表现的活动,给所有学生机会,培养其公正、平等、和谐、民主的意识。
初三阶段:理想教育、学习管理
    初三年级是教育管理最关键的一年,面对毕业、升学和就业考试,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与此同时,教材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达到了初中阶段的最高程度。因此,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圆满完成学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初三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尽力学好最后一段课程, 以积极的心态,渐渐步入圆满完成学业的最后冲刺阶段。
    这一时期,班主任还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上,指导他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时候,班主任应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协调好各任课老师之间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薄弱学科,应要求他们重点突破。对于共性比较弱的,则尽可能与任课老师配合,督促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文理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以及对自我、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在紧张、稳定中度过冲刺期,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中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在初中三年各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学习、身体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所以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育管理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及形式,充分科学地发挥班级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