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学实践 王晓岚
日期:2006-02-01 10:09: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666

 

一次教学实践

洪山中学  王晓岚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它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狐假虎威》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我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指导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模式。

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文言实词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读注释,就是让学生死记教师的解释。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完全被忽视,使原本就不那么生动的文言文学习更加枯燥乏味。因此,我在上课时,并不急于要求学生马上读注释或是立即给予解释,而是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在形成初步印象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有些了解却又不甚了解”的感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难懂的重要实词,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这些实词的意思。由于能够自己找答案,而不需要听教师的说教,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感觉好象猜谜语一样,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轻松愉快的查找活动中去了。在他们查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提醒,如果遇到难点的话,同学之间可以讨论。立刻,同学间的交流也多起来了。有的学生举手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也自然欣然相助。最后,在交流查找结果的时候,同学们对“虎求百兽而食之”一句中“求”字的意思众说纷纭。根据工具书(大多是《现代汉语词典》,少部分《常用文言词典》),有的认为是“需要”的意思,有的找到“寻找”的意思,有的则根据自己的猜想,认为是“抓到”的意思。这时,我就让他们各自派代表阐明自己的理由,经过一番争论,最终,学生们明白了“老虎是要‘寻找’百兽并吃掉它们”,所以“求”的意思应该是“寻找”。通过学生间这样的互动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探究知识的兴趣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二、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全面理解课文

在理解了重要实词的意思之后,学生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思。于是,我又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同桌学生互相配合,合力完成“用现代汉语解释课文”的任务。学生们同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种合作学习中。虽然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矛盾,两人的理解会产生分歧,但是,这不正说明他们在积极地动脑思考,探讨问题吗?在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中,学生不仅通过群体性的探究,可以互帮互学、体验知识与能力获取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且,学生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作风,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在这种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担当的则是配合者、协调者、辅导者的角色。当问题产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适当地加以“拨乱反正”,把学生从无绪的纷争中解放出来,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子以我为不信”一句的解释中,有一小组交流的答案是:你以为我不相信。等他们一说完,其他小组成员马上提出异议:句子的“信”不是“相信”的意思,而是“诚实”的意思,所以句子应理解为:你认为我不诚实。我再请其他小组给予评判,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后者的解释才是正确的。此句是该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仅凭教师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学生未必能听得进、记得住,但是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这些知识并不是他们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自己主动获得的。

三、听取学生意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对课文实词、句子理解的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很容易地概括出了这篇成语故事的含义:比喻那些倚仗他人权势,欺压人的人。新课上到这里,基本可以结束了,接下来,我原本打算做一下常规的巩固训练,考察一下课堂的学习效果。可是,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学生的嘀咕:要是能表演这个故事就好了。顿时,我心头一亮:哎呀!这么个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如果说在这堂课的大半部分教学中,我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那么在最后的巩固部分,我还是走回到了老路上来,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学自始自终都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形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些通过活动获得的知识比通过抽象记忆获得的知识更易记忆。我原先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学生的提议,则让我茅塞顿开。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原本就是形式多样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训练方式:“为了考查同学们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我请同学来演一幕课本剧,剧名就是《狐假虎威》……”未等我说完,学生们竟齐声欢呼起来,我立即做了个 “安静”的手势,继续说下去:“要求表演者必须依据课文,用现代汉语来对话表演。”一说完,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参与表演。这样的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表演时,“老虎”和“狐狸”不仅能比较准确地把课文的意思表现出来,而且还充分炫了一把自己的表演才能,赢得了观众同学们的阵阵喝彩。“演员”表演得认真,“观众”看得也很认真。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还恋恋不舍地希望再组织表演。

这是我把课改精神融入教学实践的初次尝试,尽管不甚成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真正任务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合作性学习,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教师则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666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