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心”插 柳 柳 成 荫
——浅谈作文指导艺术
洪山中学 张慧琴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我对作文指导的一点体会。
在很多人眼里,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他们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即便有话可说,也常常是无从下笔。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有些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利用生动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模式以及种种创作技巧。这种由教师安排好思路的写作方式对于学生来讲,当然要容易许多,应当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但这种办法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写出的作品通常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遇到一种新的类型,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一些学生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将作文写得乱七八糟,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教师不妨“无心”,“懒”一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创作的过程,学会创作的方法。
如何才能在“无心”中,让学生掌握创作的方法呢?我认为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好处很多。其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丰富语言,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这都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准备。其二,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由于作者来自于五湖四海,所以作品必定“百花竞放,异彩纷呈”,这对于学生研究作文的写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益甚多。每学期初或寒署假开始,我都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做点摘抄,写点心得体会。作文不定题,不限字数,形式自由。这种无拘无束的写作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在这种自由的空间下写出来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平时课堂作文中所看不到东西。
2。进行作品欣赏
欣赏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低。一个无聊、庸俗的人,其作品必定浅薄、没有深度。因此,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至关重要。学生欣赏作文,刚开始一般不善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不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往往是依样画葫芦,使自己的作文或与他人的作品惊人的雷同(只在细微之处可能有些变动,比如名字、地点等)或者东施效颦,不伦不类。为了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我认为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作品欣赏活动。选折恰当的范文,让学生讨论、鉴别,引导学生回味探索,寻找出作品的成功之处,并思考自己应如何作文。
3。培养健康情感
一篇文章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要想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其作者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情。一个冷漠无情、心胸狭窄、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道德和情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优劣。由此可见,培养健康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其重要。常听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没有真情实感。其实,学生并不缺少感情,缺少的是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作为老师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至真、至善、至美。我在辅导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时,先让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感人至深的文章。当同学们读到朱自清的父亲迈着蹒跚的步子,穿过铁道,爬到对面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读到史铁生的母亲在临死前希望儿子好好活下去的话时。同学们一个个激情难耐,他们谈到了自己的母亲在寒冷的夜里为自己织毛衣,谈到了半夜里父亲几次起来为自己盖被子,谈到了年岁已老的奶奶给自己烧早饭……想到了凝聚着亲人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再让他们提笔写下这些看来平凡的小事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如行云流水般的字字句句就都包含着真挚的感情。
4.进行训练说话
作文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由于说话要面对那么多听众,学生为了不至于出丑,必定会精心设计说话稿,注意遣词造句和表达的生动性。长此以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极大的好处。每当刚接班,我总是按照他们的年龄和年级特点,安排好本学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自己熟悉的,自己喜欢讲述的人和事。
5。积累写作素材
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不是不会写,而是无内容可写。内容是文章的基础,如果一篇文章空洞无物,那么无论语言多么优雅,手法多么灵活,文章都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内容新颖别致,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观察社会,感受生活,使头脑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6。做好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环节。由于有了上述的准备,学生拥有了阅读能力、欣赏能力、说话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所以完成这个环节就比较轻松。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写作的方法。比如:指导《一件难忘的往事》时,教师可以别开生面的与学生进行一次实话实说,在音乐声中与学生共同回首往昔,共同述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讲解《我最喜爱的水果》,则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次水果“拍卖”会,让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水果进行介绍宣传,以达到“拍卖”的目的,并在“拍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最好地描述一种水果。指导《介绍一处风景》时,则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用相机拍摄下自己最喜爱的一处风景,然后配文,最后举办一次作品展览,……这种指导方式,学生容易感兴趣,不需教师多说,学生就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领悟写作的诀窍。上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论课内还是课外,所有的环节主体都是学生,由学生独自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写作的知识。教师不讲,可谓“无心”但所有环节又皆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又可谓“有心”。教师的“有心”,保证了学生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教师的“无心”,又保证了学生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 “无心”加“有心”,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定能很快地提高。
- 上一篇:初探体育二期课改中应...
- 下一篇:班级自主管理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