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体育二期课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赵俞钦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二期课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真正地落实体育二期课改,就必须体现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一、 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的都是“齐步走”、“一律化”的模式,因此出现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并远离体育。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运用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通过不断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采取“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上,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及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前滚翻”一课时,对素质较差,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基本完成“前滚翻”动作;对素质一般,中下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成两个以上的连续“前滚翻”动作;对素质较好,中上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连续“前滚翻”动作的基础上,能完成“远撑前滚翻”动作;而对素质优良,高层次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连续“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动作的基础上,能够学会“鱼跃前滚翻”动作。总之,各个层次的目标都是相应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在体育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不只是为学生的升学而教,也不仅是为就业而教,而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体育教学而言,就应该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为根本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效益出发,分析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等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选择传授知识与技能适宜而有效的手段、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与教法,使学生和谐发展。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生存。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同样,在体育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或是会跑步,或是会跳跃,或是会体操,或是会球类运动……教师要组织他们进行科学的训练,使之成为他们各自的特长。这样,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特长,使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并进,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素质教育所主张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体育教师要明确21世纪合格人才的标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功能,要立足于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破除传统体育思想、教学方法的束缚,改革教法,更新手段,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使他们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善于启发,巧用点拨,让学生自学自练,大胆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时还可以采用“尝试性”的教学法,即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顺序对换一下,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再由教师作指导性的教。如:在教学“迎面接力赛跑”时,教学重点是交接棒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先让学生分组练习,自由讨论,自己探索、实践,找到最好的交接棒的方法。接着,让各组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交接棒方法进行比赛。然后,我再稍作讲解,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最后,再次进行比赛。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性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好处,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 体育教学要具有开放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教学空间。素质教育的活动空间并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教材,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新,学生感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建立起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结合的网络,拓宽体育教学途径,让学生从电视、网上、报纸杂志等方面吸收体育知识,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能得到与学校体育同样的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样,在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功能的同时,更多地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如能真正落实体育二期课改的要求,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
- 下一篇:“无 心”插 柳 柳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