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周荣
日期:2009-02-04 10:22: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295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周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好朋友关系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学新的广播体操,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怎样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其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下面把常用的分组模式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方案。

1、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这种分组的特点是学生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2、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其有三种分组方式:(1)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不同。(2)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学生爱好相同技能却不尽相同。例如在球类教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基本理念的真正体现。(3)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学生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学生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带动兴趣淡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3、灵活分组。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1)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这种临时性的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种分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学生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能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随机分组,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随机报数分组可以使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个人的行为、成功与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当个人的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那么,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我校开展舞龙运动已有10多年,在历来的训练中一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如在开始进行原地“8”字舞龙时,相邻两个队员因其中一人杆未举高或其他原因,而打到另一队员身上,发生了口角,教师及时就此事进行教育,使队员明白合作的意义。在以后进行一些较难动作练习时,同学们都能相互谅解,同时会相互纠正错误。在表演时也就会相互提醒,顺利完成表演。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渗透。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形式是丰富多采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育人的宗旨。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295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