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预备(3)班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对于预备年级的新生来讲是一个大的转折,作为班主任抓好起始教育是关键,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16名。有2名学生是单亲家庭,3名学生属低保家庭,有5名外地生。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小学担任小干部。
二、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工作计划,以“三喜爱”的办学思想为指引,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深入开展求学奋斗观和爱心教育,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多多培养品学兼有的学生。在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既全面发展又学习很好,但是进了中学以后却成了学习差生,表现出多种学习问题或行为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小学升入初中的教育衔接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班主任,如果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工作,不仅能够尽快缩短学生的“过渡阶段”,促进学生早日步入中学生活的正常轨道,而且还会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这些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同学之间相互不了解,师生之间更为陌生。尽管在开学之初工作头绪多,也要把了解学生放在首位,细心观察学生诸方面的表现,以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观察可通过日常表现、考试考查、集体活动、个别谈话、班会、查阅档案、访问家长等途径。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先指派几个临时小干部使班级工作正常运转,两周后进行竞争上岗,通过同学选举再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最后产生班委成员,这样使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并明确干部不实行“终身制”。
3、团队精神教育
(1)抓好每一次班会。提出班级的总体奋斗目标,以班训为指针,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共同为班级的未来努力奋斗,形成“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骄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进行升旗、降旗等文明礼仪教育,指导值日生做好值日工作,卫生保洁。抓好规范广播操入场、退场及保证做操质量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同时做好室内操和眼保健操的督促教育工作。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特长生的优势,定期做好墙报及黑板报的宣传布置工作,美化教学环境,发动学生办好学习园地,建好光荣榜。
4、心理品质教育
(1)应试心理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心理调整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如: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主客观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体会“自古英雄多磨难”的内涵。
(2)自信心教育:充分利用班会讲解自信心的建立与实现,并结合学生的事例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确: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但自信的基础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实力,而实力要靠付出和努力。
(3)意志品质教育:首先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从小事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学初要求每人制定学习计划,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5、创新教育
(1)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校、班各项活动。
(2)加强值日干部的职责,给值日干部一定的自主权。继续坚持每天一名值日干部制,以便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机会参与管理。
(3)正确引导创新教育的方向:有责任感的创新。使学生明确没有责任感的创新是毫无价值的,也就是强调德育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前提。
6、个性与共性教育
(1)坚持“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的共识,使每个同学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级营造惜时如金,争分夺秒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作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2)抓好两类生的工作:鼓励尖子生超前学,多点拨,激励他们将来作出大的成就。指导他们定期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带动全班共同进步;指导学习困难生,多与之谈话,研究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尽快缩短与尖子生的距离,努力赶上尖子生。最终,使班级形成整体优势。
7、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作到心中有数,请家长协助鼓励或帮助学生,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2)结合每月考试成绩,开好每次的家长会,针对学生的现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好安排,尽快形成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2010.9
- 上一篇: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预...
- 下一篇:2010学年第一学期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