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的收获-王佩红
日期:2014-10-21 14:57: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670

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的收获

王佩红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夏洛特·丹尼尔森所写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一书。本书不仅是引领新教师穿越复杂的教学领域的路线图,也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供了优化教学的一个反思的平台。它对师资培训、教师招聘、同伴互助以及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都有所裨益。

本书所描述的教学框架将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分成了22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分别被纳入四大教学职责板块: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专业职责。虽然组成部分各异,但它们密不可分,教师的计划和准备影响着课堂教学,而所有这一切又要受到伴随着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的影响。专业的实践框架可以帮助我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十多年,作为一名教师,深知教师从备课上课、回答学生问题到与学生家长见面,教师每天作出的无数决定并非无关紧要,教学是一件带有思考性、创新性、艺术性的工作。

本书中,提到了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标准,其中有这几条标准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的要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机会。2、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因材施教。3、了解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4、创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交往、主动学习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5、运用交流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协调合作和支持性互动。6、了解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策略。对所有学生而言,要深刻灵活的理解复杂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能主动分析探究、融会贯通,了解掌握运用教学框架这一前提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建构教学太费时了,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对概念进行探究,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一节课往会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也许是我们教师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所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要求教师自我提升专业的实践力,教师要学会善于挑选,决定一节课中哪些是学生要重点理解的,哪些要花费时间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建构式教学费时,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往往更长久。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67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