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实践力:教学的框架》读后感-茅文姬
日期:2014-10-21 14:54: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789

利用暑假的时间,细细研读了夏洛特·丹尼尔森所著的《提升专业实践力:教学的框架》一书。这本书描述的教学框架确认了教师职责的各个方面,并且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证明,教师履行这些职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读了这本书后,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在这个教学框架里,复杂的教学活动被分成了22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被归纳入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专业职责这四个教学职责板块。这些组成部分适用于各种教学场景,而专业实践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框架以反应教学的多种不同层次。

专业实践框架式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教学时复杂的,有一张围绕对教学的共同理解而绘制的穿越教学领域的路线是非常有用的。它是教学工作复杂性的反映;是教师之间专业对话的共通语言;是自我评价与反思实践的体系。它提升了以模范教师之间的互动为特征的专业性谈话的质量。

教学框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模式的基础上的。它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重要的认知技能,运用手头的资源,完成这些目标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有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框架之中,并为教师可能承担的各种工作提供一个组织化的结构,这条线索就是设法让学生学习重要的学科知识。框架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为了这一主要目的服务的。结合自己所教授的信息科技学科,我对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专业职责这四个教学职责板块有以下感悟。

一、计划和准备。

一节信息技术课是否优秀,主要看其是否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这节课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内部认知过程、操作过程和相关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在备课时,除了正常的备课外,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学生操作的结果与教师备课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出现很大偏差。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身份亲自完成学习任务,则教师讲课内容会更丰富,同时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前有个心理准备。课堂上,教师演示的操作自己感到简单,学生在听课时也没有感到有多少困难,但学生自己操作时却经常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因此,还应给学生提供有关操作步骤的学案,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以学生的身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能体会到学生是否乐意去完成这个任务、完成任务后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

二、课堂环境

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三、课堂教学

信息科技教学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本课要点,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方式组织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变让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学法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根据学情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并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专业职责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这本书里面发人深省的内容还有很多,而作为一名教师,更加应该多读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这样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78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