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的框架》一书所感-凌昊
日期:2014-10-21 15:16:00  作者:张臻栋  来源:暂无  浏览量:260

读《教学的框架》一书所感

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去转变呢?这往往就成了我们教师的一大困扰,而通过对《提升专业实践力:教学的框架》一书的学习,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就对专业实践框架一章中的第一个板块发表一些看法:

第一,教师要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准备。正所谓“人不可能教他或她不知道的东西”。可以想见,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影响之大。而教师在教学前除了了解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上明确表明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拓展,比如:在上到合并同类项时,需要学生能掌握有理数的相关运算,那么对于班级中某些有理数运算薄弱的同学可以在此时先复习下有理数运算来作为铺垫,又或者教材中的例题比较单一,可以在课堂上做那些适当的拓展,丰富题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解题能力。

第二,了解学生,书中提到“教师不能脱离实际地教学”,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在一般上课前都会对自己的课程内容有个划分,那些内容容易明白掌握,那些内容知识点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但有时总会出现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错误,让人觉得学生“似会似不会”。比如,在讲到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有同学有时移项对,有时移项错,后来通过了解才发现,原因出在小学学习方程时,他没有掌握好概念,最 后 老师就对他说,“大的数减去小的数”,他就记住并一直沿用。在小学时,因为没有学习过负数,所以,当时来看确实是对的,但在初中学习负数后,就出现了刚才的问题。所以,了解学生并不只是在课堂中,可能更多的在课后。

第三,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课堂资源的准备,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确立清晰明确,能评价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对整堂课内容的梳理以及课后的小结反思,找到优点和不足点再予以改进,另,在确立时也需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对教学目标的深度予以调整。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资源,除了一些常规的实物模型,教具外,也可发挥多媒体优势,或者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查阅资料等进行拓展

第四,设计教学课程,教学过程要连贯,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知识点间的转换过渡自然,另外安排好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要喧宾夺主,做好学生发现问题,规律的引导者。

第五,建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方法能清楚地展现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判断学生时候达到了备课过程中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现在我们往往都是从学生的课后练习,回家作业中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能在上课时就有当堂性的实时反馈,对以后课堂教学设计更有利,这是我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以后需要再这个方面加强学习实践。

总之,课前的计划准备工作虽然需要教师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如何开展设计教学的抓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也让我在这方面获益良多,我会把学习到的内容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提高课堂效率。

                                                          凌昊

                                                        2014.10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26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