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框架》读后感
洪山中学 范志英
本书所描述的教学框架确认了教师职责的各个方面,虽然它们不是对教学实践唯一可能的描述,但这些职责试图界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些什么,教师又能够做些什么,而教师履行这些职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感叹笔者分析教学框架如此系统化、标准化的同时,也在想我从此书中的收获。
首先提供了一个教学专业实践的框架,是引领我们穿越复杂的教学领域的路线图。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其专业性不仅仅是指它的学科专业,更多的是把教师的“专业行为和行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教学是围绕人展开的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参与其中的诸多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班级文化等作为一个整体中平等的组成部分而不断地相互影响,致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复杂的整体状态。有了这样一个专业实践框架,为教师穿越教育复杂性,走向专业化提供了具体指南。在这个框架中,复杂的教学活动被分成22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被纳入四大教学职责板块。每个板块由5-6个组成部分构成。跟我们日常从分析教材、学情,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到教学准备、实施教学、教后反思的环节比较接近,具有较强指导性。
其次,明确提出各教学框架的常见主题和教师表现水平的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优化教学的一个反思的平台。课堂教学改进作为研究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改进依据什么改进、需要改进教学的哪些方面,需要有个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基本体系。教学框架提供了这样一个体系。当课上的不理想,或尝试课堂反思时,或大家相互评课时,这个框架能帮助大家找到依据点、改进的原因、改进的方面,使大家能在尊重的环境中,提高改进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有收获的是对本框架基本理念的再认识,并推动自己在以后教学中努力落实。对学生而言的重要学习是本框架的理念基础。它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对师生角色定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立足学生主体的指导者,二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学,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参与构建重要知识的活动和任务上。这让我们关注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决策是有目的的,在教学框架中,目的是核心。活动和任务的选择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有趣,之所以这样选择和设计因为它能服务于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运用、资源的选取、评价方法的应用及教学反思都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要经常问问这样的问题:它是服务于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的?这样的教学目标有价值吗?
框架最有效的用途就是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框架来指导对实践的反思提升了这一活动的价值,使得教学目的性更强、更引人深思、更有意义。
- 上一篇:《教学的框架》读后感...
- 下一篇:读《提升专业实践力:...